乐鱼体育官网入口app-中国有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奚正平:40载 当好“两个主力军”
日期:2024-10-20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有色集团)作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最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企业之一,于1983年成立,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为主业,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一段时间以来,在积极做好全球有色金属产品稳定供应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回顾40年发展历程,中国有色集团以1298万元起家,以“一股韧劲、一股闯劲、一种精神”接续奋斗,目前,该集团公司已在境外建成以铜为主的资源开发全产业链模式,形成“走出去”先发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和带动优势,成长为资产总额超千亿元、年利润近百亿元的大型中央企业,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2022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和2022年度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A级企业名单中,中国有色集团均上榜。
中国有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奚正平
中国有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奚正平近日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他谈到,2020年9月对集团而言是一个关键节点,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的基础上,集团公司梳理出三个关键词,一是路径选择必须坚持“走出去”不动摇,二是目标定位必须立足“做强做优”不懈怠,三是工作重点必须牢牢守住“资源报国”不放松。经过这一次在方向上的重新校准、在思想上的统一看齐,中国有色集团各项经营指标连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优势再造和换道领跑。
面向未来,中国有色集团在进行深入战略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将发展路径从“走出去”向国内外并重融入“双循环”拓展;目标定位从“做强做优”向“在做优做强的基础上做大”拓展;工作重点从“资源报国”向“当好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和有色金属新材料安全‘两个主力军’”拓展,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努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更好发挥国有经济功能作用。
当好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主力军
《瞭望》:作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走出去”的“先行者”,中国有色集团是如何当好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主力军的?
奚正平:“资源报国”是中国有色集团的使命担当。40年来,集团聚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集团公司从有色原材料提供商到关键战略性有色新材料生产商转型,走出了一条以矿产找资源、工程换资源、贸易争资源、科技提升资源、深加工节约资源的资源报国之路。(下转4版)(上接1版)目前,集团公司在境外拥有重有色金属资源量2000余万吨,冶炼技术达全球领先水平,冶炼规模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布局重要环节,提高业务抗风险能力。中国有色集团以建筑工程业务为起步主业,以铜为起步资源,逐步立足于铜、钴、铅、锌、镍、锡等主要有色金属品种,形成了“走出去”特色,塑造了涵盖地勘、采选、冶炼、设计、施工、装备、监理、贸易、物流等业务的完整产业链、技术链和保障链,打造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有色金属资源开发、新材料加工、建筑工程、相关贸易及服务等四大主业协同发展的“1+4”发展格局。
二是依托重要平台,实现全行业互助共赢。集团在非洲先后投资开发8座铜矿山、9座铜冶炼厂,累计投资超过30亿美元;投资运营我国在非洲建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经营中国在境外投资开发的第一座有色金属矿山、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为中国企业共同“走出去”搭建集群式发展平台。
三是聚焦重点项目,推动我国先进装备升级和冶炼产能“走出去”。比如中国有色集团建设运营的中缅第一座合资镍矿山,是集团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的典型代表,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推动了国内镍铁冶炼产能“走出去”,也带动了国产冶金装备自主创新。
四是坚持合作共享,全面履行社会责任。中国有色集团准确把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投资回报与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树立正确义利观,在带动当地就业、助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积极修路架电、赠医施药、捐资助学,在海外累计纳税逾300亿元,为当地创造2万多个就业岗位,捐助公益事业超过4亿元,与当地工会、员工、社区和政府始终维持着良好关系和无障碍沟通,赢得当地高度认可。
当好有色金属新材料安全主力军
《瞭望》:中国有色集团是基于何种考虑,提出要把工作重点从“资源报国”向“当好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和有色金属新材料安全‘两个主力军’”拓展的,目前在新材料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
奚正平:把工作重点内涵拓展,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国家所需。作为中央企业,国家需要什么,就要立足自身主业和优势,努力发展什么。中国有色集团一方面注重发挥先发优势,端牢端稳资源开发主业饭碗,更好融入和推动“双循环”;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强化责任意识和问题导向,响应国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紧盯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难题,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二是集团所有。资源开发和新材料是产业链的上下游,中国有色集团在资源开发领域具有相对的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基础有了,把这种基础和优势自然延伸,就是新材料领域,能够实现业务的有效拓展。
三是发展所须。作为矿业企业,中国有色集团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在战略新兴领域布局较晚,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根本,瞄准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高附加值产品和进口替代产品,加大研发和成果转化,实现新材料板块的高质量发展,培育企业新的增长极。
经过多年积淀和近年来的努力,中国有色集团新材料产业逐步走上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今年上半年,集团公司新材料板块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110%。集团公司所属西材院、特邦公司、铁岭药剂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列,东方钽业获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奖”,并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标志着中国有色集团科技创新实践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瞭望》:新材料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在推动创新方面,中国有色集团近年来都有哪些举措?
奚正平: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人力物力和政策投入要求很高。我们首先从战略上把科技创新放在“1+4”发展战略中“1”的引领位置,并出台《科技60条》作为科技创新纲领性文件,颁布《桂林院10条》支持重点科研机构发展,组建成立创新研究院并在基础设施、经费等方面出台多项针对性支持政策,切实走好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之路,用技术链支撑产业链,用创新链构建价值链,抢占行业科技创新制高点,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聚焦项目,集团公司把科技项目作为推动科技创新、解决高质量发展科技问题的重要手段,探索实行“揭榜挂帅”“军令状”等制度,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亿元,组织实施了15项科技重大专项攻关,吸引了全国132家科研团队参与,形成了“以重大需求为牵引,以高质量科技供给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为标准,以市场化合作方式为保障”的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机制。
另一方面,聚焦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在选人用人、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上下功夫,聘任集团公司科技顾问、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创新实施领军人才领办创办企业、薪酬激励等机制,并与北京工业大学、中南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以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化改革攻坚
《瞭望》:近年来,中国有色集团在推进国企改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奚正平:中国有色集团党委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了党委定期研究改革、主要领导亲自抓改革、分管领导“一岗双责”推改革的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细化落实各项重点举措,召开改革现场推进会、签订改革攻坚军令状、定期调度、定期通报等,激发改革创新内生动力。
激励机制方面,在中色东方召开深化改革动员部署会,组织10家企业签订改革军令状,全面推广“三个不低于”薪酬激励,目前23户出资企业制订“三个不低于”薪酬激励方案,覆盖93户基层单位。该激励机制突破了职务职级对薪酬的限制,基层人员深受鼓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迸发,中色东方净利润从2019年的-1.7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01亿元,创建厂57年来的最好成绩。集团公司还全面推广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工具,目前共计覆盖企业15户,激励前亏损的企业全部扭亏为盈。
企业结构方面,持续推进“三个一批”压缩压减,近年来共压减控参股企业超过集团总数的三分之一,压减企业共涉及资产超过百亿元,盘活资金超过10亿元。
总部改革方面,以建设“精简、集约、协同、高效”总部为目标,完成总部机构及编制调整。截至目前,总部部门缩减25%,内设处室缩减近22%,编制缩减近17%,集团总部的管控力、执行力和带动力得到提升。
《瞭望》:未来中国有色集团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布局?
奚正平:一方面,坚定当好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主力军。在资源品种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持续提升铜、锌、镍、钴等国家战略资源直接控制量,力争实现钽铌铍资源控制量零的突破,关注锂、钨、锡、贵金属等稀有金属资源。
在资源获取方式上,开展海外资源拓展行动,坚持以并购为主,以“矿山找资源”“工程换资源”“贸易争资源”的方式,推动海外资源开发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关注国内资源开发情况,开展国内资源“纵深行动”,积极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围绕紧缺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加大国内勘探找矿力度,推动重要矿产资源增储上产;以信息化推动地质、采矿、冶炼技术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绿色化发展。比如,集团公司今年投产的阳新弘盛40万吨清洁冶炼项目,创新集成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实现全流程作业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环保、效率水平位居世界同行业前列。
在产业升级上,大力推动矿山智能化建设,逐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智能化无人”,加快老冶炼厂环保节能升级改造,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更多的行业标杆。
另一方面,当好有色金属新材料供应安全的主力军。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发挥中央企业创新主体和科技创新“国家队”作用,主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探索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着眼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锻造培育战略性关键稀有金属领域优势,打造钽铌铍稀有金属材料产业链链长,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聚焦新材料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技术应用外溢带动产业本质变化,持续开展前沿技术研发,通过超导材料、3D打印、高纯材料等未来材料与技术,做好新技术、新产品储备。(转自《瞭望》2023年第39期)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