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官网入口app-踏浪“出海” SAMI走出“国际范”
日期:2024-05-24
在全球铝业界,英文简称为SAMI的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个传奇。
1951年创建,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国有设计企业,技术底蕴深厚,在新时代成长为承揽国际项目140余个,足迹遍布全球六大洲的国际化工程公司,沈阳院做对了什么?
从落后的自焙槽到先进的预焙槽技术,再到国家“863”重点项目——“600kA超大容量铝电解槽技术研发”,成为中国铝工业技术引领者,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沈阳院动力何来?
沈阳院员工中硕士以上学历占全员的37.3%,教授、高级工程师占全员的51.5%,国家各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员工占34%。培育人才创新创业热土,沈阳院有啥秘诀?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指出,“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坚持自立自强,创新创造;勇闯海外,铸就辉煌。
随着走访的深入,一个个问号接连打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铝镁画卷尽呈眼前。
独领风骚
核心技术赢得市场
2019年1月,沈阳院签订了意大利维斯梅电解铝项目,把自主创新的技术输出到欧美发达国家。
2022年12月,沈阳院顺利完成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项目(简称ITER项目)极向场变流器电源系统安装设计和技术服务项目约定的工作内容。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
ITER项目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之一,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
沈阳院一流的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得到业主的高度赞誉,这也是沈阳院整流技术首次应用在国际大科学合作领域,为人类未来能源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2023年6月28日,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新西兰EnPot有限公司在中国政府与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在北京举行的官方仪式上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
沈阳院凭借先进技术,不但拿下多项国际大单,还在国际市场上一骑绝尘,独领风骚。
凭啥独领风骚?那就是关键核心技术。
“我们掌握了电解铝工艺的最核心技术——大型铝电解槽的热电磁力模拟分析技术。”让中铝集团首席工程师刘伟自豪的这项独门绝技是沈阳院经过多年自主研发的成果。
“这个模拟分析技术要是搞明白了,无论做小槽子还是大槽子,都有先天的优势。”刘伟说。
说到技术领先,还有一段发生在印尼的传奇故事。2017年,印尼国家铝业公司一个电解铝技术优化升级项目,全球招标。国外几家国际知名公司纷纷参加竞标。经过筛选,业主最后选定沈阳院和国外某公司为候选对象,进行试验槽对比试验。国外某公司设计了5台实验槽,沈阳院设计了3台。
经过一年半的试验,沈阳院3台槽子的技术指标优异,投资成本低。而对方的5台槽子,3台发生故障,剩下两台的指标也逊色不少。沈阳院赢了!2021年,沈阳院与印尼国家铝业公司成功签约,再次擦亮SY系列铝电解槽技术世界一流品牌。
创新策源
构建海外发展新格局
铝行业是国家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全球主要电解铝供给来源。但生产电解铝的预焙槽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且在应用上处处受制于人。人家是把核心技术当作“定海神针”“不二法器”,谁会轻易提供给你呢?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电解铝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研发设计大面多点进电预焙阳极铝电解槽。铝电解槽容量即电流强度的提升涉及复杂的多物理场问题,以及配套的设备设施、操作及管理水平、环保及能耗水平等,绝不是简单的尺寸放大。
沈阳院电解团队率先使用国际上先进的数值分析软件,在深入研究铝电解槽电场、磁场、流动场、热场及其耦合理论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出一套铝电解槽多物理场模拟仿真平台及评价标准,逐步确立了超大容量铝电解槽设计和评价的标准体系,并在后续设计和生产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实现了多物理场耦合模拟和磁流体稳定性动态模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努力使沈阳院铝电解槽技术在短短十几年间先后实现了160kA、200kA、240kA、300kA、350kA、400kA、500kA和600kA的8代技术迭代,在铝电解槽大型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创造了中国铝电解槽运行电流首次达到350kA、400kA和500kA以及世界铝电解槽首次达到600kA的历史,形成了SY系列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技术包。
沈阳院让中国铝电解技术站上了世界顶端。
科技成果已成为沈阳院海外发展的源动力。同时,沈阳院也在不断加强另一项核心竞争力——专利。
技术出海,专利先行。专利是保护产品技术的利器,沈阳院预先进行专利布局,为“出海”保驾护航。
近年来,沈阳院累计申请受理专利1929件(发明1228件,实用新型701件)、授权专利1066件(发明513件,实用新型553件),专有技术和设备185项,软件版权注册31项,通过PCT和巴黎公约或单独向目标国申请及注册专利171件次,获得申请国授权149件次。
有了技术和专利的双重加持,沈阳院先后拿下马来西亚齐力集团民都鲁、土耳其ETI、委内瑞拉ALCASA及VENALUM、意大利维斯梅、印尼INALUM等诸多国家市场的电解铝项目。沈阳院海外业务“版图”持续扩大。
厚植沃土
点燃发展“智力引擎”
出海路上,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沈阳院地处东北,区位优势不及南方地区,如何留住人才?首先是信任和激励,更为关键的是为人才提供机会和舞台。
为了鼓励创新,沈阳院不断推陈出新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每年对科技人员奖励近1000万元。
出台《科技开发及成果管理办法》等举措,为科技人才配套项目和经费。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建立“杨晓东创新工作室”以及系统的技术培训体系,等等。
沈阳院先后培养出2名国家勘察设计大师、5名行业设计大师、5名中铝集团首席工程师。
沈阳院总经理黄飞会见印尼Inalum执行总裁。
为了激励人才,沈阳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飞反复强调,面对行业周期变化带来的困难挑战,始终做到“三个不变”:一是对创新是企业生命之本的认识不变,二是对科技研发高强度投入不变,三是对科技人员政策倾斜和强度激励不变。
激励员工的各项举措,给奋进的员工莫大的鼓舞,也给沈阳院注入“强心剂”。
在印度尼西亚项目现场,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为沈阳院海外事业添砖加瓦。项目负责人卢延峰带着大家“白天热火朝天干、晚上灯火通明干”,确保项目稳定运行。
印尼电解铝项目属于改造工程,与新建项目相比,难度更大。其中,项目中所要求的电解槽母线设计采用楔形块短路方式,在国内项目鲜有使用,需要充分考虑施工安装精度偏差,启动时楔形块拔出等多个技术和施工问题,成了该项目实施的难点。
设计团队多次进行专题讨论,最终确定了楔形块及本体母线的设计方案,但这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步。
待加工完成的铝母线运输至印尼项目现场,又面临新的困难。母线施工在电解槽生产不停产的状况下,需要采用分区改造,加之当时受疫情影响,以及语言沟通难等问题,给项目推进带来重重挑战。
“要有信心,一定要让客户看到我们‘中国制造’的实力!”卢延峰表示。
正是凭借着“拼命三郎”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他们最终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2023年4月10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印尼项目首台电解槽顺利点火启动。
2023年12月30日,按合同约定建设的170台电解槽全部顺利完成启动。
在沈阳院的故事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夜幕降临,中铝科技大厦宛如一颗璀璨的钻石,嵌在城市的天际线中。许多窗户都闪烁着灯光,就像星星点缀在深邃的夜空中。
当年,沈阳院立足马路湾,开辟了中国铝镁工业科技自主的道路,成为铝镁冶金工业发展的“摇篮”。
今天,沈阳院牢牢把握推动中铝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优秀有色金属集团的总要求,锚定“四个特强”总目标,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打造创新优势,将技术输出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版图”书写出新篇章。
夜以继日工作的工程师,连续奋战的建设者,默默奉献的管理团队,还有很多铝镁人。
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
万千“铝”途,由此开启!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