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联系我们
企业动态
新闻中心

电话:0472-5250886
邮箱: lyinfo@gmail.com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宁拉拉前旗大佘太书记沟

乐鱼体育官网入口app-绿能涌动 风光无限

日期:2024-11-28

1

8月是草原最美的季节,水丰草茂,风光无限。与科尔沁草原美丽景色相得益彰的是国家电投内蒙古企业低碳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成色。8月7日—10日,“绿能涌动 御风而行”绿色国家电投内蒙古行媒体采访团集中参观采访了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公司)在通辽及霍林河区域的所属产业,走进矿山复垦、循环经济、智慧矿山建设、智慧铝厂建设、新能源发电厂等项目,用脚力和眼力见证了该企业“绿色效益再翻番,低碳智慧创双一”的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实力。

昔日灰头土脸煤矿山

今日绿意盎然风机转

1北露天煤矿复绿矿山上的风电机组。

8月8日上午,霍林郭勒草原碧绿千里,透彻的蓝天,厚实的草地,微风带着青草的气息沁人心脾。记者走进内蒙古公司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北露天煤矿的生产现场,小山一般的排土场,一边是一望无垠、长势喜人的满目翠绿和错落有致的梯田,另一边是繁忙的露天采矿场景,在山顶上屹立着全球最大的风电机组不停地转动,令人不禁赞叹,工业经济发展与唯美的绿色生态可以如此和谐共生。

从过去灰头土脸的煤炭开采现场,到现在的近自然的生态画面,甚至还在不断尝试着向新能源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创效,内蒙古公司所属的露天煤矿实现了华丽转变。

践行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生态矿山。多年来,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践行国家3060“双碳”目标实施和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该公司按照“打造我国高寒地区绿色矿山标杆”的工作目标,全力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不断在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优化、绿色发展长远规划等方面创新突破,所属露天煤矿矿山生态修复已累计完成修复7.5万亩,投入资金16.9亿元。

该公司煤炭部主任冯树清介绍说:“我们提前实现了‘一年大变样、三年彻底整改’的工作目标,今年修复工作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计划投入资金2.46亿元,将完成新增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近10000亩。”

如今,内蒙古公司所属的5个矿已全部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标准。“通过几年的努力,内蒙古公司所属5个矿到界排土场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度由65%提升到90%,水土流失强度由4049吨/公顷·年,下降至3443吨/公顷·年,随着重建植被的生物量逐年增加,这些指标还会稳中有进。”该公司煤炭部安全环保管理高级主管李云峰说。

灰色的矿坑不仅换了“新色”,不少小动物也闻绿而来,栖息在排土场上。在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同时,内蒙古公司进一步加强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针对所属5个矿地处北方高寒及草原生态脆弱地区的实际,综合固有的气候、土壤条件等制约整体治理进程和质量的瓶颈因素,积极寻求方案,开展多种乡土优势物种种植试验,采取永、临结合的技术措施,重建可以自然演替的群落结构;打通生态廊道,并采取施加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方式改良土壤,进一步提高生态修复及其辐射区内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固碳能力。

风电加持,复绿矿山上发绿电。昔日,矿山生态被破坏的情景让人触目惊心;而今,完全被花草植被所覆盖的矿区又让人为之赞叹。不仅如此,该矿山还在该排土场上建设了分散式风电示范项目。

据北露天煤矿矿长刘敬玉介绍,作为全球首例排土场风电项目,内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矿排土场风电场首期建设一台容量为4MW的风电机组,机组采用金风GWH171半直驱机型,轮毂中心高100米,叶轮直径171米。该项目于今年1月份并网成功,采用“自发自用”模式,风电所发电力全部用于露天煤矿生产用电和电驱矿卡充电;平均年发电量1166.2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562.74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6.8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586.16吨。

“该项目是为露天煤矿排土场等不良地质情况下的风机建设提供理化和技术支撑,促进源网荷储能源供应模式在露天煤矿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和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刘敬玉补充说。

科技升级赋能,打造智慧矿山。在传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方法的基础上,内蒙古公司还全力加大科技运用力度,通过运用智慧生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植被生长的温度、湿度、养分等指标。同时,该公司全面把无人机应用到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利用航拍拍摄及搭载的多光谱相机航测技术对生态修复区域进行巡航,分析土壤条件、跟踪植被长势,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同时,内蒙古公司依托“5G技术”运用无人机巡检、百吨级自卸车无人驾驶、挖掘机远程控制系统,逐步实现了“少人、无人、机械换人”的智慧安全高效开采新局面。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为混合动力的新型矿车的应用,为打造“智慧、无人、绿色、零碳”的智慧化矿山体系贡献科技力量。

打造绿色、智慧铝厂

霍煤鸿骏真抓实干

1霍煤鸿骏铝电公司铸造分厂自动化生产线。

8月9日下午,“绿能涌动,御风而行”绿色国家电投内蒙古行采访团走进国家电投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区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生产现场。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不见工作人员的身影,只见自动化的生产线在不停地运转。

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瑞洪向记者介绍说,公司建设了全国首套铝锭铸造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打渣、铸锭、码垛、打包、称重等环节全自动生产,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近年来,霍煤鸿骏铝电公司打好“绿电铝”和“智慧工厂”两张牌,加快向低碳化、清洁化、智慧化转型,做大做强铝产业,打造铝行业清洁生产典范。

该公司依托霍林河循环经济“源网荷储”多能互补项目,持续加大新能源用电比例。电解铝生产环节的绿能替代已达到25%,绿色能源电解铝的年产量已达23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10万吨。“十四五”末,该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160万千瓦,预计生产绿电铝31万吨/年,在铝产业链中传递绿色产品的零碳价值。

“今年7月份,我们获得了国内首批《绿电铝评价证书》。”刘瑞洪高兴地说,公司实现了由“煤电铝”向“绿电铝”的华丽转身。

该公司大力实施铝电解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技术创新,投资3.1亿元建成投运铝行业首例电解铝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示范项目。项目建成投产至今每年可减排氟化物103吨、二氧化硫6921吨、颗粒物664吨。另外,该公司还投入1.3亿元,完成铝电解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项目,提升了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水平,填补了铝行业多项环保技术空白。

在智能化方面,该公司累计投入2.5亿元,在电解智能精确出铝、铸造机器人打渣、阳极组装电解质清理、残极处理工艺优化、智慧安全环保监管平台、智能安全排查报警系统等多项自动化智能化项目上实现技术创新突破,企业安全水平、环保治理水平、劳动生产率及创造价值力实现了大幅提升。

此外,该公司还加大对电解系统智能化的研究,大力实施石墨化阴极、数字化电解槽、电解槽焙烧使用天然气等重点节能降耗项目,扎实推进供电整流系统安全节能改造、氧化铝输送系统改造、烟气净化系统“引增合一”等项目,在国家大力开展“阶梯电价”的情况下,确保2025年铝液综合交流电耗完成13300千瓦时/吨以下。

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获得国家及行业科技进步奖9项、专利107件,主持或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32项。

近年来,该公司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霍林河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全面建设国内一流清洁智慧铝电企业。

绿电装机突破百万千瓦

循环经济绿电铝转型跑出加速度

1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区风力发电机与光伏基地“同框”。

8日9日,随着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火电灵活性改造、促进市场化消纳新能源试点项目——3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霍林河循环经济绿电装机成功突破百万千瓦,成为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首家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

作为全球首个“煤-电-铝”循环经济绿色产业集群,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依托地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劣质煤资源,按照“以煤发电、以电炼铝、以铝带电、以电促煤”的总体思路,建设了包括年消耗1000万吨劣质煤的180万千瓦火电装机、90万千瓦风电装机、15万千瓦光伏装机、86万吨电解铝产能以及配套自备电网、监控指挥中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构建了高载能产业清洁发展的示范区。

3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内蒙古公司打造霍林河循环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该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共计安装45台风机,采用单机容量6.7兆瓦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塔筒高度95米,单只叶片长84米,叶轮直径172米,机舱重量148吨,是迄今为止内蒙古自治区内首台陆上变压器上置型的6.7兆瓦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该型号风机应用发电机位移在线监测系统、油品在线监测系统、振动在线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消防系统、基础沉降和塔筒垂直度在线监测系统、发电机及叶片健康监测系统、地面及机载式激光雷达装置等多项先进技术。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内蒙古公司始终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该项目除采用变压器上置机舱的风力发电机组外,电缆采用地埋输电的方式,较之传统架空输电线路,地埋电缆无需架设铁塔,仅挖掘1.5米宽的沟槽,大大节约施工占用土地面积,并即时进行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不影响牧区放牧和收割。

截至目前,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绿电装机已达到10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7%,每年可输送清洁能源3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90万吨,大大提升了绿电消纳比例,优化了能源产业结构布局,推动着煤电铝向绿电铝的转型,持续促进区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霍林河循环经济产业升级发展将以实现绿电低碳、安全可控、智慧灵活、开放互动、数字赋能、经济高效为总体目标;重点实施新能源快速发展、火电灵活性提升和节能减排、分布式智能电网智慧高效运行、智慧铝业高质量发展、绿电转化建设、智慧无人绿色零碳矿山建设、绿色智慧路港建设、绿电交易和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强科技创新对循环经济的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专项规划等主要任务;持续提升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的品牌效应,优化能源布局和结构,助力循环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载能产业清洁智慧转型发展贡献国家电投新方案。

据内蒙古公司新闻中心主任万一蕾介绍,该公司在内蒙古白音华矿区正在建设一个和霍林河循环经济区一样的项目,将霍林河模式复制到白音华。

在煤灰坑上发绿电

老电厂“破茧新生”

1无人机正在巡航光伏电站,羊群在光伏板下吃草。

昔日煤灰坑,今日光伏电。对于一个老火电厂而言,假如既能解决粉煤灰对当地环境的污染问题,又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厂内种草牧羊,游人还可闲庭信步,一座美丽的生态公园拔地而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儿似乎之前只能想想而已。然而,这一梦想目前在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通辽发电总厂(以下简称通辽发电总厂)实现了。

8月10日,记者走进通辽发电总厂150兆瓦贮灰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光伏电站场区,映入眼帘的是由一片片光伏板连成的“蓝色海洋”,板下牧羊,绿草如茵。这就是建在占地6500余亩贮灰场上的光伏电站。

4年前,通辽发电总厂贮灰场尘土飞扬、寸草不生,灰场覆土洒水治理起不到实效,扬尘治理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2019年,该厂以内蒙古公司“绿色效益再翻番,低碳智慧创双一”转型战略为指引,创新突破,在荒芜废弃的贮灰场上开发建设光伏电站,仅用105天的时间便完成了项目建设实现并网发电。电站建成后,对光伏场区覆土360多万平方米,播撒草籽80多万平方米,在光伏场区人工种植的苜蓿草,野生的蒿草、灰菜、芦苇等多种植物竞相生长,植被恢复已达100%。这座建设规模150兆瓦的光伏电站,每年可节约标煤8万余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1万余吨、氮氧化物约800吨、二氧化硫约600吨、烟尘约100吨、灰渣3万余吨。为了深度挖掘灰场治理的潜在可能,该厂还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对这里进行实地测绘,并制订下一步的治理计划。

目前,该厂光伏电站已向社会贡献清洁电量10.134亿千瓦时,并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荣誉。

“通辽发电总厂作为投产发电38年的老火电企业,近年来,按照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和上级公司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企业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新途径,在灰场上建设了‘蓝海’‘绿洲’,变废为宝,治灰治沙,彻底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让天更蓝,水更绿。这是通辽发电总厂走绿色、低碳、智慧转型发展之路的重要一步,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生动实践。”该厂总经理孙文如是说。

一直以来,该厂坚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健康稳定发展中主动求变,跳出“舒适圈”,不断探索新发展路径。

主动求变,积蓄发展动能。随着火电发电成本高企,以及“双碳”目标下能源供给结构的不断调整,围绕老火电企业向绿色能源企业转型的升级目标,通辽发电总厂以变应变,启动建设2台350兆瓦机组等容量替代4台200兆瓦机组项目,接续发展动能,预计将于2024年年底竣工投产。

立足当下,实现绿色转型。2019年,乘着国家新能源发电项目大开发建设的东风,通辽发电总厂结合自身实际,在贮灰场建设150兆瓦光伏电站,迈出了老牌火电企业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一步。2021年,通辽发电总厂进军县域市场,探索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在通辽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建设11兆瓦光伏、8兆瓦风电及分布式户用光伏,通过改善村容村貌、普惠农牧民,助力“乡村振兴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当前,该厂正积极拓展新能源基地,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配置新能源的兴安盟突泉县445兆瓦风电项目落地。该项目已于今年3月30日成功核准,并于近期开工建设。

据了解,通辽发电总厂始建于1977年,是国家“五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于1985年投产发电。2004年,该厂抓住国家振兴东北的战略机遇,建设首台国产600兆瓦亚临界空冷示范化机组。目前,有在役火电装机14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17.82万千瓦。

面向未来,在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内蒙古公司“双一流”战略引领下,通辽发电总厂围绕奋斗“双百”战略目标,瞄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秉承“内提素质、外树形象、稳中求进,难中有为”的总基调,全力打造老火电企业转型升级新典范。

上一条新闻  下一条新闻  【返回】